
鴨腳木
詳細描述
DETAILED DESCRIPTION
鴨腳木
(五加科鵝掌柴屬植物)
為鵝掌柴的別名。
別稱鴨腳樹、江母等。這種野生花卉形態伏美,耐蔭常綠,有層次分明的葉片。汕頭面石園林風景區對這種花木進行盆栽成功,可作為室內理想的常綠觀葉盆景。為適應盆景造型,要合理修剪、疏芽,才能展露秀美特色。
喬木或灌木,高2-15米,胸徑可達30厘米以上;小枝粗壯,干時有皺紋,幼時密生星狀短柔毛,不久毛漸脫稀。葉有小葉6-9,最多至11;葉柄長15-30厘米,疏生星狀短柔毛或無毛;小葉片紙質至革質,橢圓形、長圓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,稀橢圓狀披針形,長9-17厘米,寬3-5厘米,幼時密生星狀短柔毛,后毛漸脫落,除下面沿中脈和脈腋間外均無毛,或全部無毛,先端急尖或短漸尖,稀圓形,基部漸狹,楔形或鈍形,邊緣全緣,但在幼樹時常有鋸齒或羽狀分裂,側脈7-10對,下面微隆起,網脈不明顯;小葉柄長1.5-5厘米,中央的較長,兩側的較短,疏生星狀短柔毛至無毛。圓錐花序頂生,長20-30厘米,主軸和分枝幼時密生星狀短柔毛,后毛漸脫稀;分枝斜生,有總狀排列的傘形花序幾個至十幾個,間或有單生花1-2;傘形花序有花10-15朵;總花梗纖細,長1-2厘米,有星狀短柔毛;花梗長4一5毫米,有星狀短柔毛;小苞片小,宿存;花白色;萼長約2.5毫米,幼時有星狀短柔毛,后變無毛,邊緣近全緣或有5-6小齒;花瓣5-6,開花時反曲,無毛;雄蕊5-6,比花瓣略長;子房5-7室,稀9-10室;花柱合生成粗短的柱狀;花盤平坦。果實球形,黑色,直徑約5毫米,有不明顯的棱;宿存花柱很粗短,長1毫米或稍短;柱頭頭狀。花期11-12月,果期12月。
鴨腳木是耐蔭常綠植物,忌直射陽光;既要光照,又應避免急劇變化的光照。
分布我國南部。為低山地區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常見樹種之一。本種也是是南方冬季的蜜源植物。為一般家具、火柴桿、蒸籠、篩斗等用材;根皮及葉可治感冒、流感及其他炎癥。浸酒服治跌打損傷。
花期每年9至12月,開淡黃微綠小花,花香含糖,紫色漿果宿存花柱,十分秀雅。鴨腳木,每年11月至翌年2月進行扦插,可挖掘樹樁上苗盆栽,放置在遮蔭通風處,正常幼苗迅速生長。盆栽時應以透氣排水性的砂和池土混合的砂質壤士。成活后,每月施1-2次適量混合肥或液肥。澆水要適量,才能保證正常生長。
本種小葉片形狀變異很大,最主要的特征是花柱合生成粗短的柱狀,在結實時也很粗短。
鴨腳木高二至五米、掌狀復葉互生。葉披針形,有橢圓形或長卵形品種。野生資源豐富。
園林用途:別稱鴨腳樹、江母等。這種野生花卉形態優美,耐蔭常綠,有層次分明的葉片。汕頭面石園林風景區對這種花木進行盆栽成功,可作為室內理想的常綠觀葉盆景。為適應盆景造型,要合理修剪、疏芽,才能展露秀美特色。